
文章推薦


















當前我國建材家居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內容來源:騰訊家具
我國建材家居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
一、產能過剩依然存在,有效供給明顯不足
過去10多年,中國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其增速令全球各國望塵莫及。大規模投資驅動了國內經濟的一路迅跑,同時也沉淀下來了可觀的生產能力,形成產能過剩現象。目前我國制造業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只有60%左右,不僅低于美國等發達**當前工業利用率為78.9%的水平,也低于全球制造業71.6%的平均水平。在我國目前的24個大行業中,有22個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
我國已形成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配套能力。在聯合國公布的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但在關鍵核心技術,哪怕是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水平等方面,仍與**制造強國有明顯差距。一方面是產品難以滿足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產業存在著大量同質化和產能過剩。
比如,全國塑料管道產品的產能已超過3000萬噸,行業產能過剩依然嚴重。由于國內外產銷形勢嚴峻,產能過剩給行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我國建材業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突出,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產能過剩問題主要是產品結構性不足和結構性過剩矛盾,其突出表現是:產品結構以中低端和通用型為主,**、專用產品比例較低,產品質量穩定性與發達**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低端產品過剩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端產品又短缺供不應求。中國進人中等收人**行列后,大眾對消費品的需求正在轉變升級。其消費需求正從“有”向“優”升級,從溫飽向小康轉變。當巨大的產業規模不能與龐大的消費群體完全對接,就會出現一方面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另一方面追求中高端品質的消費流向境外。產品的質量、品種滿足不了消費者對綠色、低碳、品牌、時尚以及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
落后產能物耗能耗高、污染排放大,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安全生產條件差,產品質量無保障,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留下很大隱患,不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要依法予以淘汰。要加強質量整治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在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嚴格執行生產許可及其他行業準入制度,按標準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
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節能減排壓力加大
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的資源能源、生態環境、要素成本等都在發生動態變化。從資源能源看,我國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
我國建材家居業總體上尚未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方式,資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迫切需要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制造體系。建材工業能源消耗僅次于冶金和石化,居工業部門第三位。建材工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以及煙粉塵排放均居全國工業系統前列。低能耗、低排放、附加值高的加工制品業尚未成為主體,行業在節能減排的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顯得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節能減排的進程和效果,不少企業未能達標。面對環境污染,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的壓力增大。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我國能源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問題仍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節能減排依然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加快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將緩解資源環境瓶頸約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可持續發展后勁。當前,我國的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以更大的力度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把它作為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著力點。
三、產業集中度不高,市場環境待改善
我國建材家居業企業數量多、平均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部分企業盲目擴張, 進一步導致了產能過剩和市場無序競爭,市場環境有待改善。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照明電器生產企業約有20000家。產業集中度較低是我國照明電器行業的特點,目前國內規模大的照明企業年銷售額約在40億元人民幣,銷售額超過30億的企業也屈指可數,其他大量存在的是中小規模的生產企業。塑料加工業規上1.5萬家企業中,大型企業只有143家,占0.97%,中型企業1666戶,占11.28%。前十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僅3.1%,大規模企業的主營收入不足200億元。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小而分散,專業化水平較低。家具企業除諸多微型企業外,目前我**具企業規模以上大企業100余家,中型企業800多家,小企業4000多家。
產業集中度較低終導致了市場混亂,市場競爭秩序失范。建材行業污染物 排放總量較大,是環保執法重點。一些大企業為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通過技術 改造采用清潔能源并配套上馬脫硝、除塵等環保設施,加大了生產成本。而一些 小企業并未完善環保設施,也未受到處罰,導致不公平競爭。由于企業規模小、 品牌影響力弱、產品同質化嚴重、經營模式和廣告活動雷同,致使行業假冒偽劣 產品屢禁不止、產品甲醛超標、質量安全問題頻出、行業標準老舊、“傍**”現象嚴重等等。此外,由于市場監管不到位,還有部分無證生產和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
低價惡性競爭已嚴重地威脅到行業的健康發展,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大問題。以人造石行業為例,近年來,隨著人造石需求的不斷升溫,人造崗石投資快速增長,短期內的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企業數量和產能的激增,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多企業簡單的通過降低產品品質,以低價劣質產品爭奪市場,造成市場上的人造石產品良莠不齊,行業整體效益大幅下滑的同時,市場對于人造崗石產品的信心受到嚴重損害,原本占據廚柜臺面市場主要份額的人造崗石已經全面退出。隨著人造石英石臺面的走俏,人造石英石行業也面臨同樣嚴峻的市場混戰。
四、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新興產業發展不快
當前**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重大顛覆性創新不斷涌現并不斷創造新產品、新需求、新業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驅動力,推動經濟格局和產業形態深刻調整,成為驅動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我國既面臨趕超跨越的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差距進一步拉大的風險,只有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努力在創新發展上進行新部署、實現新突破,才能跟上**發展大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當前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平均在50%以上,與一般發達**的30%以下、美國和日本的5%以下有很大差距,原因在于創新能力不足與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難同時并存,致使我國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自給率低。一方面,研發投入強度(2.09%)與創新型**(3%~5%)相比明顯偏低,同時,各領域、各部門、各方面科技創新活動存在分散封閉、交叉重復等碎片化現象;另一方面,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在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產學研用脫節,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由于核心技術缺失,使得眾多高端產品不能自主保障,嚴重依賴進口。
在創造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發展方面,我們的科技儲備還有待加強,高端人才仍然十分急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許多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制約創新驅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障礙依然存在。新興產業發展步伐緩慢,技術研發與儲備不足。建材行業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值,僅占全行業總量約10%,總體規模偏小、產業化進程緩慢。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非金屬礦深加工等新興產業發展較慢;加工制品業發展雖然較快,但大多仍處在價值鏈低端和被動從屬地位。
研發能力和研發資金投入的不足阻礙了建材家居業產品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五、兩化融合還需加強,智能制造亟待提升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正在引發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突破。信息、資本、技術、人才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互聯網推動產業變革,促進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轉型,**分工新體系正在形成。發達**持續推動信息技術創新,不斷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進程,全力鞏固**優勢。發展中**搶抓產業鏈重組和調整機遇,以信息化促轉型發展,積極謀求掌握發展主動權。
雖然我國信息化建設取得突出成就,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水平仍然滯后于發達**。
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方式和工藝流程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地區和 行業仍處于以初級或局部應用為主的階段,且不同地區、行業及不同規模企業間 信息化水平差距明顯。關系**經濟、社會安全的高端核心工業軟件主要依賴進 口,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相關領域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目前,發達**和地區已開 始步人制造業與信息技術全面綜合集成,以數字化、網絡化應用為特點的新階段。例如,德國的制造水平、信息化發展水平****,已經開始推進工業4.0 戰略。而按照德國的劃分標準,我國工業企業整體處于2.0的水平,需要補上從工業2.0到3.0的差距,才能實現4.0的方向發展。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推動我國制造模式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六、人才紅利待挖掘,要素成本仍偏高
我國擁有全球數量大的勞動力人口,但勞動力素質潛力還有待挖掘。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會造成一些新興行業需求人才、中高級人才供不應求,而一些傳統行業、過剩產能和落后產能的行業卻出現大批失業人群。目前勞動力市場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用人需求增加,而對初級技能勞動者的用人需求有所減少。市場上技能勞動者的需求量大,但大量勞動者由于缺乏技能就業難、工作穩定性較差。此外,由于科技進步(機器代人)、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業減少招收新員工,甚至排擠出部分勞動力。
隨著中國從低收入**成為中等收入**,過去一些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在消失。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必然要消失。這意味著我們應當培育新的比較優勢,培育技術、資本、人力資本更加密集的產業的比較優勢。
我們現在不缺資本,缺的是技術和人力資本。而人力資本又是技術進步和創新的源泉。我們缺乏足夠的高質量的技工、科技人員、管理者、教育者和其他專業人員。缺的是工匠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有了雄厚的人力資本,制造業才能獲得巨大的優勢。
隨著建材家居產業的快速發展,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高水平青年人才和領 導太少,整體培養質量偏低,**化程度不高,缺乏一體化的培養體系等現象日 益突出。我國建材家居產業發展到今天,人才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和企業發展的 關鍵因素。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企業勞動力、原材料、資本等要素價格呈上升趨勢,而中小微企業大都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主要依賴低廉勞動力進行粗放型生產,要素成本的提升將擠壓中小微企業利潤空間,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七、產業**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
提高產業**化程度、鼓勵企業“走出去”是我國制造業發展**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制造強國,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路徑。
許多企業欠缺對外投資的長期發展戰略與人才儲備,缺乏大型投資管理和大型資本運作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對**市場變化做出的反應也相對滯后。同時,中國本土企業對各個東道國的投資環境、法律體系、文化底蘊、外商投資政策點等總體上缺少深人了解,投資風險較高。當前,不少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資本并購,試圖通過購買發達**制造企業的方式尋求突破,但有不少投資者對國外的市場環境、當地法律、社會習俗、消費者習慣等等缺乏了解和研究就盲目投資,往往導致失敗。有的還把國內的不良習慣帶到國外,以為只要搞定當地官員就能賺錢,不尊重勞動者和消費者,這樣的投資做不長,還把中國企業的形象搞壞了。
要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推動重點產業**化布局,引導企業提高**競爭能力,推動我國制造業**地位進一步躍升。